保护听力,终生受益!

2020-03-11 00:00:00彭州市人民医院

耳朵是五官中重要的器官之一,它精细而脆弱。在日常生活中,有很多原因可能造成听力损失,比如不良的生活习惯、外伤、感染,各种疾病(如高血压、糖尿病)、长时间的噪音接触及熬夜等。

耳朵由外至内分为外耳、中耳、内耳三个部位,声音从外耳传入,途经中耳,耳蜗把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传入听神经,再通过大脑皮层感知,我们就听到了。这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耳蜗,耳蜗里面的毛细胞负责声音信号变成电信号,但毛细胞很脆弱,劲爆的音乐,高强度声音就容易累死,而且数量有限,损失一个就少一个,损伤达到一定数量耳朵就不行了。尤其在地铁,公交,办公室等嘈杂环境下,当你觉得把音量调大才觉得刚刚好时,音量已经超出安全范围。

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存在听力损失呢,您是否存在以下情况?

1、经常要求别人重复他所说的话

2、耳闷堵感(耳朵不通气,说话闷堵)

3、不自觉的调高电视机的音量

4、在嘈杂环境中很难听清他人的谈话

5、总觉得打电话对方音量太小

6、耳朵安静环境时嗡嗡作响

7、家人或朋友反映你说话太大声

耳朵任何一个部位的损伤都有可能引起听力损失,听力损失一旦产生,会影响人际交流,给日常生活带来不便,影响日常工作和职业发展,增加患上抑郁症的风险。老年人容易患上阿尔兹海默症(老年痴呆),儿童的听力损失则会影响一生的幸福。严重的甚至失聪。

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保护听力免受损失呢?请您做到以下几点:

1、良好的生活习惯:少抽烟、喝酒、熬夜,不去噪声大的地方。

2、避免长时间佩戴耳机,尤其是嘈杂环境,坚持60-60原则,即音量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%,连续时间不超过60分钟。

3、正确挖耳很重要,民间“采耳”不推荐,尤其是儿童。

4、女性朋友注意孕期感染,避免听觉器官发育畸形。

5、儿童容易患中耳炎,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吃了药只要耳朵不痛了就好了,往往会忽视可能造成的听力损失,建议家长一定要复诊。

6、老年人积极防治慢性病,如高血压、糖尿病、高血脂等,预防老年性聋。

7、一有症状,及时就医,接受专业治疗和干预。

8、每年定期检查听力,防患于未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