测血脂,知风险,早干预,防心梗

2018-11-16 00:00:00彭州市人民医院

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已达2.9亿人,并占据中国居民死因构成的首位。受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影响,心血管病总死亡人数仍在快速上升,冠心病死亡率呈上升态势。

循证医学表明,血液中的胆固醇升高与心血管疾病发生、发展密不可分,血脂异常是导致常见心血管疾病的重要且独立的危险因素。专家指出,心血管疾病可防可控,其中控制胆固醇是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治的关键举措。在血脂中,尤其要重视的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(LDL-c),又被称为“坏胆固醇”,会附着在血管壁上,在血管壁上形成小斑块堵塞血管。更为危险的情况是,一旦斑块破裂或脱落,如果在短时间堵塞血管,可能导致危及生命的急性心梗或脑中风。

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(LDL-c),就像一个沉默的杀手,不断破坏着血管的健康,但却没有明显的症状,一旦发生心梗、脑梗却为时已晚。对此,专家特别强调指出,健康人群定期进行血脂检查,知晓自己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(LDL-c)数值,评估患病风险,做到早发现、早治疗。缺血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其他高危人群,应每6个月测量1次血脂。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后女性,应每年进行血脂检测。20岁以上成年人,至少每5年测量1次血脂。

专家强调,对于冠心病、中风患者,以及刚刚发生过心梗、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等高危患者来说,若不持续有效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(LDL-c)水平,动脉斑块会持续增大,呈现为一种非常容易破裂的易损斑块,在生气、便秘等因素促发下,发生心梗等事件甚至发生心脏性猝死。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证实,随着胆固醇的增加,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(LDL-c)的增加,缺血性心血管病的发病率持续增加。通过使用他汀类的降脂药物,对于冠心病、尤其是心肌梗死的一级预防、二级预防有非常好的作用,能够显著降低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。

胆固醇升高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诱发心梗、脑梗的重要而独立的危险因素,呼吁全社会行动起来,管好胆固醇,保护血管健康!心血管疾病可防可控,早期血脂筛查至关重要,公众应提高对血脂检测的重视程度,有效管理胆固醇,对心梗说不!